查看原文
其他

推动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对话

袁振龙 理论周刊
2024-09-13

点击“理论周刊”关注我们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只有在流动、开放和交流中才能不断传播和发展

所谓“文明隔阂”,主要是指不同文明间互不来往,互不相通,互不了解。过去五百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认知里,现代化被等同于西方化。在西方话语叙事之下,世界上各主权国家只要出现政治动荡、经济落后和文明不昌等迹象,都被归结为没有遵循西方价值观和规则的必然后果。当前,个别国家依然坚持冷战思维,根据意识形态划线,热衷于“拉帮结派”,喜欢“筑墙设垒”,搞“小圈子”“小团体”,动不动就搞干涉内政、种族歧视、单边制裁、技术封锁、科技鸿沟、发展脱钩,企图以其他文明为壑,试图制造新时代的文明隔阂。文明隔阂是与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完全背道而驰的行为,注定是要失败的。

文明交流是与文明隔阂相对立的。“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是人类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是人类社会最神奇的色彩,也是最宝贵的共同财富。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不同文明的差异性,主张理性认识并客观对待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并身体力行地促进文明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只有在流动、开放和交流中才能不断传播和发展。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等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文明。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类发展史充分证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面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我们主张世界各国不论大小、各种文明不论长短,都应该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原则,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扶贫等领域打造更多合作项目,用好经济论坛、金融论坛、科技论坛、文化论坛、社会论坛、媒体论坛、网络论坛、妇女论坛等各种平台,搭建世界各国人民相亲相知的桥梁,进一步扩大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在更高层次上超越文明隔阂,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不同文明应该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文明冲突是升了级的文明隔阂。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明之间最引人注目和最重要的交往是来自一个文明的人战胜、消灭或征服来自另一个文明的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因社会制度、中华文化、价值认知等与西方文明存在较大的差别,被一些人刻意夸大为世界性的文明冲突。西方一些国家坚持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依然奉“文明冲突论”为圭臬,无视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强调所谓的“实力地位”,突出国家矛盾,刻意夸大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的界限和区别,着力划清自己和他人的边界,总想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坚持对抗思维,仇视其他文明,认为世界非黑即白,惯于推行霸权、霸道、霸凌,非要你输我赢、你失我得、你衰我兴、你死我活。这种做法是与现代文明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的,是需要人类社会共同努力加以摒弃的。

文明冲突是对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需要人类社会共同超越。文明互鉴是与文明冲突相对立的,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是丰富发展世界文明的重要途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差异不是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同文明应该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主张以“美人之美”的心胸和境界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文明互鉴正是实现这一主张的重要途径。文明互鉴倡导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相互借鉴,尊重多样性,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需求方向的正确途径。

面对着当今世界确实还存在的文明冲突现象,我们要用最大的诚意高举文明互鉴的旗帜,和世界各国一道采取开放包容的措施促进不同文明的互相借鉴,求同存异,斗而不破,避免文明冲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交流,在更高的层次上超越文明冲突,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同向而行。

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的多样性、不同文明的共存正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文明优越论是文明隔阂、文明冲突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是坚持西方中心主义。其核心思想认为“西方文明是最优越的,西方文明应该主导世界”。西方世界主流意识形态,往往强调西方文明自身的先进性和独特性,认为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选项。在西方文明优越论支配下的西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世界各国多边主义诉求与和平发展主张迎头相撞,必然遭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强烈反对。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文明优越论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更是注定要失败的。

文明共存论是和文明优越论相对立的。文明具有多样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资源禀赋、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气候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不同文明形态,构建了文明多元并存的美丽图景。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人类所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正是因为多种多样的人类文明而华光溢彩、绚丽多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文明的多样性,不同文明的共存,正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我们坚持多边主义和平发展,明确倡导坚持不同文明的共存发展,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尊重并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让世界上不同的文明彼此接纳,和谐共存,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反对并超越文明优越,主张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缩短不同文明的距离,缩小不同文明的差距,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创造更加平等、更加美丽的人类未来,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演进历史,充分揭示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存是人类文明发展繁荣的重要途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不同文明共存发展,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世界各国平等相待携手合作和平发展,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根基,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人类社会才能拥有繁荣和谐、光明灿烂的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才会一步步变成现实。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理论周刊(ID:lilunzhoukan)【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欣欣子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理论周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启理论阅读微分享之旅。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推荐阅读 -


1、乡村振兴的元问题

2、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效是伟大的

3、是什么重塑了信息社会的财富逻辑?

4、观察|我国正在进入人口红利的关键转变期

5、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如何演变的?

6、“苏老泉”是苏洵还是苏轼?

- 理论1点点 热门视频推荐 -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理论周刊视频号,欢迎关注~

投稿邮箱:llzk123@126.com


推荐给大家,请戳在看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理论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